問:坊間流傳點散瞳劑會造成青光眼造成不可逆的失明,是真的嗎?
答: 兒童青光眼與散瞳劑其實關係應該不大。台大小兒眼科專家施永豐醫師曾在文章中寫到:「近視患者的青光眼都屬於隅角開放性青光眼,不曾因點用散瞳劑而導致青光眼的發作。」確實,散瞳劑理論上會降低眼壓(我的兒童病人散瞳後眼壓確實是下降的),只有極少數先天隅角異常的兒童才可能因為點散瞳劑升高眼壓,機會是存在的,但這項藥物風險近年來卻被不成比例地刻意放大,背後動機為何己超過我專業解讀的能力。
問: 散瞳劑是不是唯一有效降低近視進展的藥物?
答:應該這麼說,目前為止,有大量臨床研究證據支撐可以治近視的藥物也只有Atropine了。之前日本還有人主張用降眼壓藥物治近視,但最後因為缺乏進一步臨床證據而不了了之。
問:台灣是唯一用散瞳劑治療近視的國家嗎?
答: 國外也有多個國家發表過用Atropine治療近視的論文。但歐美國家的的近視盛行率遠低於台灣,而身處近視比例超高的台灣,眼科界對近視的防治可說是非常積極。換句話說,國外較少聽到用Atropine治療近視,一方面是近視案例較少,另一方面是國內家長對「戴眼鏡」有極度敏感的負面排斥心理,最後眼科醫師只好以唯一證實有效的散瞳劑幫忙控制近視。
「點散瞳劑」–真是在這個文明社會下,眼科醫師找到最後的折衷而有效的方法。
雖然散瞳劑並非萬能,甚至有其副作用疑慮,但比起廣泛性的高度近視形成,仍然是目前社會上所需要的一種治療方式。
問: 弱視跟散瞳劑有關係嗎?
答:弱視是視覺神經發展落後的疾病,可以透過後天行為模式改變視覺發展曲線,所以很難說是先天疾病還是後天疾病。倒是有弱視的小朋友比較少對弱視眼(amblyopic eye)施點散瞳劑。很多人會把近視、弱視,兩個疾病搞混,以為近視就是眼睛不好、眼睛不好就是弱視,其實兩個是方向相向的疾病。近視是眼軸變長、焦點落在眼內的屈光問題(連帶眼球結構改變造成眼病變)而弱視則是大腦視覺發育弱後的發展性疾病,前者要少用眼,後者要多用眼,所以治療上常會給家長帶來混淆,而這也是需要眼科醫師專業的地方囉!
問: 近視了,戴眼鏡真的好嗎?
答:古早以前,也有人不斷散佈「戴眼鏡會傷害眼睛」的論調,傳得沸沸揚揚;最後大型實驗證實:正確配眼鏡並不會傷眼睛,而且可以治療弱視、延緩近視。
國內外的論文都有提到,對近視眼患者進行正確配鏡,再讓眼睛充份休息(合理使用)就可以發揮「控制度數成長」的效果。甚至以低濃度的Atropine(長效散瞳劑)與單純配鏡的小朋友分兩組對照,發現配鏡組的度數與眼軸長反而比點點藥水組的控制更好。 這樣的結論打破了過去我們以為「戴眼鏡會惡化度數」的錯誤印象。
人們總在不斷被製造出來的恐慌中做出錯誤的集體行為,或者做出盲目的消費,這不正是資本主義的寫造嗎? 理應冷靜的醫療行為,難免也受其干擾,即便是醫師自身,也不敢說自己手上的武器是唯一正確,只能說: 不同的時候,有不同的主流、也有隨之紛擾的流長誹短。眼鏡、散瞳 … 諸多是是非非,留待看倌自己判斷。
問: 聽說亞洲人的體質特別容易近視,近視跟先天基因有關嗎?
答:一般以為,東方人容易近視應該與教育文化觀念有關係。
近視的成因有許多說法,過去有人主張「血統基因論」,例如說發現台灣原住民的近視比例比較低,就假設原住民的基因好,不容易得近視。後來追踪住在都市地區的原住民小朋友的度數,結果驚人地發現:高度近視比例甚至微幅高於平均值。由此可見,近視主要受後天環境及用眼習慣所影響,與血統基因的關聯並不大。
問: 陳醫師的近視治療理念為何?
答:目前我採用的方法,針對輕度近視(包含假性近視患者),先做追蹤、並教育少看近、多看遠,如果這樣就控制得下來,就不一定需要點散瞳。針對較高度數的假性近視,衛教無效,則會開始點用散瞳劑。
一旦真性近視形成,就會建議配鏡,再視假性近視程度考慮是否合用散瞳劑。
每個醫生的做法與理念不同,沒有標準答案。以上只針對我的臨床經驗提供給各位網友參考。